本文目录
为什么我们在今天还要读《论语》呢
题主好,现在有很多人对孔子很排斥,认为都什么时代了,尊孔就是落后陈腐,进而认为《论语》没有必要去读了。驳斥此谬论不需长篇大论,只要简单说清《论语》的内容,结合现实,看看有没有价值,这个问题就清楚了。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孔子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包含其中,野狐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从政实践;孔子的人伦思想和孔子的人格、精神;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
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从政活动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拯救乱世,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太平世界——大同世界。孔子的一生都是为此努力奋斗,他并没有为自己个人计划打算多少。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单此一点,我们都应汗颜惭愧。
《论语》有大量关于“孝”的论述,孔子作《孝经》传于曾参,孔子说:我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孔子从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孝来做起,推己及人,由孝到忠,最终实现他的大同理想,这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后世的封建社会也充分证明了这一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问题对我们今天为政也好,治理单位,领导公司也好,应该又借鉴意义吧。
孝的问题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代社会不同于封建时期,孝的形式和具体内容必然有改变,但本质和精神不会变。
《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为政的章句,很多论断今天依然很有价值。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足见其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常说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孔子将其说得更有哲理和诗意。
二 孔子的人伦思想和其人格、精神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任何时代都存在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在根本上涉及到个人的素养问题,所以儒家强调“修身”,这不仅是人际关系良好的基础,更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个人素养即道德问题,是体现在日常行为之中的,《论语》中我们从孔子日常言行中就可以感知到孔子的道德情怀。
《论语》孔子对“信”很强调,有很多章句都在谈信的问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看看我们现在不也在强调诚信,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更需要的基本道德,每年由于诚信问题而产生的经济案件不知有多少,论文造假、考试作弊、假冒伪劣商品等等无不与信用缺失有关。
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在今天更有现实意义。孔子承认人的私利,但更强调大义,把大义置于个人私利之上。在功利主义泛滥的今天,很多人把个人私利高置于公义之上,由此引发的问题多不胜举,各种因为金钱和私利的经济犯罪也是数不胜数,这样的风气是非改不可的,还是多读读《论语》吧。
孔子是历史上唯一的“圣人”,他有着极高的道德情怀:重义轻利、宽恕忠信、仁爱博学、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敬老爱幼、乐于进取,勇于担当……孔子的人格和精神是后世人们永远的榜样——万世师表。
三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
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当时的人口也就二三百万,如此的成就,后世无人企及。更重要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即使今天,很多观点依然很有价值。
“有教无类”,涉及教育的公平性问题,孔子弟子贫富都有,大多都出身贫穷。孔子没有区别对待,没有分重点班,普通班。国家现在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教育的投资,要求教师轮岗到乡下学校,无非是解决教育的均衡化问题。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学习的态度要老实,不要弄虚作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的经常性和快乐学习的问题;“因材施教”,‘“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三省吾身”……孔子及弟子的很多教育观点和教育心得不是对我们没用了,而是我们根本远远没做到。
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强行灌输,家长更是各种补课,各种兴趣班齐上,孩子苦不堪言,厌学情绪日渐普遍,因学习抑郁的,跳楼的各种悲剧时有发生。看看我们的情况,有资格说《论语》过时了,没用了吗?
“每事问”,“韦编三绝”,“吾十有五志于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勤奋好学的故事很多,而且他终生都在学习,“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看看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娱乐至上,娱乐到死,在娱乐的过程中抽空骂骂孔子,彰显自己比较前卫。
随着时代的发展,孔子思想中的一些东西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了,或有的不完全适合,但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孔子,《论语》中的很多东西今天依然是很有价值的,要批判、要否定先读懂、读通再说话不迟。在今天读《论语》大有必要,应该大力提倡读《论语》,教育部也曾将《论语》推荐为中学生必读的课外书。
蒹葭中,伊人指代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伊人”指美好的人,可以是倾国倾城的美丽外表,也可以是温润如玉的优雅神韵,还可以是风神俊秀气质姿态;当然,联系其写作背景,还有贤能之人之类的说法。古人评《蒹葭》中这一句有以下的说法:一是“刺襄公”说。毛亨毛苌兄弟所著的《毛诗序》中说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二是“招贤”说。《诗经通论》和《诗经原始》中都说“伊人”即“贤才”。解释出来就是贤人隐居水滨,而有人见才则生惺惺相惜之意,见贤而思齐。三是“爱情”说。即展现求之不得的惆怅。由于此诗之本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也就无法确定,一般情况下被理解为指“爱情”,也就是“伊人”指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