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为什么古代文人墨客均好酒
在咱们的印象当中啊,中国古代的文人、有学问人,都爱喝酒。得亏那阵儿是没有汽车呀,要不然都得酒驾逮起来,“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那阵儿没汽车。据说啊,这人一喝酒就兴奋,一兴奋啊,头脑就闪灵光,容易捕捉创作的灵感,酒精刺激人,能发挥各种的想象力和潜在能力,这文章写的就出奇。有典故,比如说,咱们东晋的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有《兰亭序》,那就是喝多了以后写的,醉书《兰亭序》,等他这酒醒了,再让他写,哎呀,写不出来了!就这阵儿晃晃悠悠,朦朦胧胧的,这劲头儿啊,似有若无,赫!写得特别好。他这么大能耐,自己再仿学都学不出来。
咱再说说杜甫,杜甫刚住这个成都他那个草堂的时候,就写过一首《客至》,都落了佩了,都住草堂啦,还忘不了喝酒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旁边一老头儿,隔着篱笆墙,“来,干杯!”俩人还喝呢!借酒浇愁。
那么也有喝美了的,李清照。那位说这不是女的吗?女的也喝酒?好么~!女的喝的更多!前两天那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名字就是出自李清照写的《如梦令》,这首词的头两句写着啦,“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晚上刮风下雨,啊,睡一宿挺美,我都睡一宿了,这酒还没醒呢,还迷糊呢,“哎呀,好睡好睡!”还好睡呢!喝多少呀这是。现在也是一样,酒桌上您看那女的,敢端杯,就够呛,这女的要能喝,这比这男的邪乎。
最有名的当属李白了,有诗为证啊,“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你瞧,李白呀,经常去这个都城长安的酒楼里喝酒,都城长安那是多繁华呀,酒肆儿、酒楼,太多啦。喝多了他也不回家,好么,直接就溜桌,在人那儿睡了。这阵儿正睡着呢,好,唐玄宗找不着人了,上班儿没来,上朝没人,哪儿去了?快快,撒人儿找去。这个~不定又在哪家儿呢,挨家儿转啊。好不容易找着了,大爷醒醒吧,醒醒吧,皇上找您去一趟。噢,走。“唉,皇上,我来了。呃~怎么没酒啊?我可是神仙,我是酒~中仙,我还得接着喝。”还要酒呢!您看见没有。
其实呢,他这酒量未必这么大,因为当时他们喝的那个酒呀,跟今天咱这个高度白酒啊,还不大一样,更像咱们今天的黄酒,咱们现在喝的这白酒,这酿造技术啊,元代才逐渐形成,明清的时候,白酒才逐渐的取代了黄酒,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儿。古人喝酒啊,都是大碗儿喝酒,很豪爽,度数呢,也很低。古代一斤大米能出7斤酒,那个时候的酒精度数,也就相当于啤酒,4-5度的意思。那也不少啊,李白斗酒啊,一斗多大呀?唉,古代的容器标准啊,换算一下,咱拿现在瓶装啤酒那瓶子容量核算一下的话啊,斗酒,也就9瓶啤酒左右。度数又不高,喝了也就10来瓶,酒量要大一点,那还没到醉的程度呢,微醺,甚至哪儿也不是哪儿呢,这个大脑正好兴奋呢,唉,有点儿来劲儿,再碰见李白这样的诗仙,诗兴大发,作几十首诗呀,唉,那也就是小菜一碟,当酒肴儿了他。
你觉得历史上最厉害的外交官是哪个
在我心目中,周恩来总理是最厉害的外交官,他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外交官,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作为国务院总理一度兼外交部长,周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在全球外交格局中发挥着重大影响。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在世界上威望最高的领导人之一,关于周总理在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和贡献,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周恩来外交风云》和有关书籍音像。
在外交史上,周总理以他的忠诚、热忱、睿智、冷静、风趣、幽默,游刃有余地应对着形形色色的人物,或明或暗的挑战,留下了很多津津乐道的佳话。
下面我回顾一下周总理十个外交经典语录,从侧面体验周总理的个人魅力和外交风采。
1、基辛格博士问周总理:“我国希望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来换取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周围的木炭,可否?”
周总理哈哈一笑:“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这个东西我们不稀罕呢!”
基辛格这个问题很巧妙,一定程度是在炫耀美国登月的成果,这一点我国确实落后了,但总理用中国传统神话回答,既巧妙地避开了对方的炫耀,又婉拒了对方对我国文物的窥探。
2、一个外国记者问周总理:“在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个提问不怀好意,言外之意说中国人是动物(马),贬低我们,如果认真解释,还真是找不出有力依据,但周总理的解释突出了我们的思想路线,既幽默又高大上,让人不得不服。
3、美国一名官员曾当着总理的面,不无得意地说:“总理阁下,据我观察,你们中国人总喜欢低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总是昂首挺胸,抬头走路。”
周总理依旧保持风度,他不慌不忙说:”哦!这个很简单。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需要低着头;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必须抬着头。”
美国人真是时刻都不放过羞辱我们的机会,可以想象这名官员当时鼻孔朝天的骄傲姿态,但周总理的回答让他瞬间瞠目结舌,而且这个回答十分符合现实规律,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在走比较陡的上坡路或下坡路时,为了保持平衡,确实需要上坡低头、下坡抬头。
4、一位美国记者看到总理的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派克钢笔,便略带讥讽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一向视我们为敌人,您作为中国总理,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笑道:“哦,是这样的。这支钢笔是我一位朋友参加抗美援朝时从贵国将军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回国后赠送给我。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钢笔。”
这个记者话中有话,意思是中国人连一支钢笔都造不好,凭什么和我们美国做对?但周总理的回答无懈可击,他把钢笔解释成”战利品“,意思说你们美国人是纸老虎,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手下败将,你就别在我面前充大尾巴狼了。
5、一个西方记者在公开采访的场合有意刁难周总理,他提出一个问题:“请问总理,贵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总理略一思索,迅速给出了答案:“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一共有18元8角8分。”
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周总理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 1元、5角、2角、 1角、5分、2分、1分共10种货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这个题目十分刁钻,记者并不是考验总理对金融的熟悉情况,而是讽刺中国穷,央行肯定不会有多少资金,如果据实回答,很可能落入对方圈套,但总理的回答十分巧妙,既完美回避了对方的圈套,又精确地回答了问题,让这个记者哑口无言。
6、日内瓦会议期间,会场休息时,一个美国记者主动过来和周总理握手,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但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谁知这个记者刚握完手,便当着众多外国政要的面,拿出手帕不停地擦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一边擦还一遍旁若无人地大声说:“我怎么能跟中国的好战分子握手呢?该死!该死!”引得众人旁观,看总理如何应对。
周总理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也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但他没有把手帕装起来,然后直接把手帕扔进了痰盂,摇头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美国记者的做法极其低劣,他认为周总理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下生气发飙,想借这个举动让中国的总理当众出丑,下不来台,但总理的反击如此犀利,反让他偷鸡不成蚀把米,给力!
7、赫鲁晓夫执政期间,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两人发生一些争执,总理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赫鲁晓夫的歪曲观点,赫鲁晓夫争辩不过,便十分讽刺地说:“你批评的很好,总理同志,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周总理没有被对方激怒而反驳,他停了一会儿,平静地回答:“你说的没错,赫鲁晓夫同志,但我们两个人至少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赫鲁晓夫一向以言辞犀利,得理不饶人著称,但这回他遇到了真正的强手,不但讲理讲不过我们的周总理,就连自认为高明的讽刺,也被周总理还施彼身,让赫鲁晓夫无言以对。
8、九一三事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中苏关系交恶,中国正在批判苏修错误,苏联大使专门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总理同志,你们在国际上把我们苏联骂的一文不值,说得好像比厕所还臭。既然如此这,你们的林副统帅为什么还要投奔我们苏联呢?”
周总理毫不客气地冷笑道:“没错啊!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往那个地方飞。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这个苏联大使想要落井下石,抓住机会羞辱我们一番,没想到他遇到的是外交大使周总理,总理纵横国际,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一两句话就把这位苏联大使反驳的忙不迭后悔。
9、有一次,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来自欧洲客人,其中一道冬笋片雕刻的菜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纳粹右旋”万字符“的标志,外宾见状,不禁大惊失色,这是中国的待客之道吗?
周总理毫不惊慌,他泰然自若地说:“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个图案在我们中国传统中念‘万’,象征‘福寿绵长’,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一起动手,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大笑。
由于纳粹肆虐,欧洲人对纳粹标志十分敏感,这出意外事件换做别人可能就措手不及,不知如何是好,但周总理用的渊博的知识和睿智的头脑,幽默地化解了这个难题,令人敬佩。
10、在某次外交场合,一名美国记者问总理:“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
周总理微微一笑,回答道:“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这种问题纯属记者刁难,但又不能不回答,认真回答又会遭人耻笑,周总理用自己的机智和幽默化解了这个窘境,而且又十分贴切实际,这种睿智和冷静让我们不得不服。
亲爱的朋友,你还知道敬爱的周总理哪些外交趣事?欢迎留言补充!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