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从军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主要表达了戍边将士,置身危机四伏的艰苦环境,舍身忘死、豪不退缩的精神境界与消灭敌人、保国卫民的勇气与决心!
《从军行》的意思
《从军行》的意思: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
3.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4.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5.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6. 穿:磨破。
7.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8.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9.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翻译一】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翻译二】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从军行的意思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王昌龄的《从军行》!什么意思啊
《从军行》唐代: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第一句是军中的景象,第二句远望天空拉远视角,第三句写紧急的形势第四句就是表达盛大的气概与雄心,庆祝战功。
王昌龄(王江宁,698年- -757年)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他早年贫苦,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 《闺怨》 等。
从军行——杨炯,的主要内容
杨炯的从军行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读书人向来是一个极富激情,极易冲动的 群体,但他们比其他人更能理性地、清醒地看待时势。大国不存,小家安在?心中的慷慨因国家的危亡油然而生,安坐南窗,也已无心埋头读诗书;往日心仪的功名利禄在边关战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道,投笔从戎,百夫长足矣。
诗没有对这位将军进行肖像描写,但通过紧张的战斗场景,把英雄的精神与气概表现得异常鲜明而突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这种精神也非常值得我们如今的学生学习。积极参军,保家卫国。
从军行杨炯注音版
《从军行》杨炯
fēng huǒ zhào xī jīng , xīn zhōng zì bù píng 。
烽 火 照 西 京 , 心 中 自 不 平 。
yá zhāng cí fèng què , tiě qí rào lóng chéng 。
牙 璋 辞 凤 阙 , 铁 骑 绕 龙 城 。
xuě àn diāo qí huà , fēng duō zá gǔ shēng 。
雪 暗 凋 旗 画 , 风 多 杂 鼓 声 。
níng wéi bǎi fū cháng , shèng zuò yī shū shēng 。
宁 为 百 夫 长 , 胜 作 一 书 生 。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什么诗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是边塞题材的绝句。
原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赏析如下:
从边塞景象写起,勾画出一幅极为辽阔的边地风光图,着眼于一个普通战士,表现他在极为艰苦的边地出生入死,竟致铁甲磨穿,但仍然无怨无悔,发出了豪气干云的誓言。写一场战争的大捷,却不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写大部队出发时威武雄壮的场面,然后用“已报“二字引出前锋部队的胜利,举重若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在慷慨高昂中透出一股悲凉之气。语言简洁,声韵高亢。
作者介绍:
作者王昌龄,字少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进士,补秘书郎,调汜水尉、江宁丞,贬龙标尉。人称“王江宁”、“王龙标”。安史之乱初期,被刺史闾丘晓所害。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誉,属于盛唐边塞诗派,因善作七言绝句,被人称为“七绝圣手”。他的代表作主要有《从军行》、《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从军行》中的百战指什么你怎么理解
《从军行》是古乐府题,唐代好多著名诗人都写过此题,就像是命题作文。著名的有杨炯、王维、李颀等,他们有的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更多的是歌颂戍边将士身经百战、杀敌报国的豪情。《从军行》中含有“百战”的诗有王昌龄与李白的两首。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
两首诗的“百战”都表现战事之多之残酷。“百战”一词应出之《孙子兵法》:“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古文中的“九、百、千、万”等大数一般都是虚指“多”,不是今天数学意义上的确定数字。
如古乐府《木兰诗》中也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句子。
与“百战”相关的成语有:百战百胜、百战不殆、身经百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