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怎样看待不被看好的辽宁队大逆转战胜广东队是否哀兵必胜
- 中国正在战疫情,都说哀兵必胜!中国女足可以杀入东京奥运会吗
- 董公为什么让刘邦大军着丧服出击,哀兵必胜有道理吗
- 怎样解读“哀兵必胜”
- 《塞翁失马》这一寓言故事其实是有偶然性的,这能代表什么呢
- “哀兵必败”与“哀兵必胜”,哪个更有道理
-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 你听过最沙雕的睡前故事是什么
- 项羽与白起谁厉害
- 面对胜利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
怎样看待不被看好的辽宁队大逆转战胜广东队是否哀兵必胜
北京时间8月13日晚,在2019~2020cba总决赛辽宁vs广东G2大战中,辽宁队在整体实力不占优的情况下,实现惊天大逆转,115:113, 险胜对手,将大比分扳成了1:1平,比赛被拖入决胜局,15日两队再次交手,胜者将获得赛季总冠军。
在决赛之前,无论是专家还是球迷,普遍认为辽宁队会被对手吃掉。尤其腾讯体育15位专家,有14人给出了广东会获得总冠军,而有9人认为会是2:0,5人认为会是2:1,只有段冉一人认为辽宁队会2:1战胜广东,昨晚一战,已经打了9个专家的脸。辽宁对外教马丁内斯采访环节也对此进行了调侃,而教练组长杨鸣则表示:不好意思,耽误大家回家了。
昨晚的比赛跌宕起伏,前两节半,广东队凭借板凳深度和人员轮转上的优势,一直控制着场上主动权,正当人们认为辽宁队大势已去的时候,辽宁队突然爆发,绝地反击,当时广东已领先达到了18分。威姆斯上罚球线2罚全中后,双方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二十分钟,广东83-63遥遥领先。易建联再中三分、任骏飞近筐抛进,分差来到了22分。如梦方醒的辽宁开始疯狂追分,郭艾伦率队追到81-93分,辽宁落后12分进入末节。
第四节,在现场球迷的疯狂助威声中,郭艾伦疯狂发威,出手就有,三分雨回敬广东,辽宁迅速迫近比分,随着赵继伟将球打进两队来到95平,广东22分的优势被抹平。之后广东再度领先,但关键时候,韩德君再次追到102-102,高诗岩反击得手,辽宁104-103完成神奇反超!王化东空位三分、高诗岩也打进,辽宁领先6分!最后的较量,广东开始追分。阿联扣中到了109-109。梅奥、赵继伟三分几乎杀死比赛,但广东没有放弃,113-115,还有7秒钟杜锋叫暂停布置战术,想必辽宁教练组早有准备,加强对广东外援威姆斯的个人防守,慌乱之中威姆斯仓促出手不中,辽宁队锁定胜利。
这场比赛,用哀兵必胜来形容也不会过分,也许是广东队在领先20多分的时候放松了警惕,辽宁队用不服输的精神,把自己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比赛结束后,丁彦雨航也向辽宁队点赞,也提到了辽宁队最强大的就是他们什么时候都别放弃的精神。
8月15日晚两队将再次交锋,谁又能确定辽宁队不能创造奇迹呢?
中国正在战疫情,都说哀兵必胜!中国女足可以杀入东京奥运会吗
中国女足战胜中国台北女足,携手澳大利亚晋级奥运会预选赛附加赛还是有希望的!
明天下午,中国女足PK中国台北女足的比赛尤为重要,只要能够击败中国台北女足,澳大利亚女足不放水台北女足,我们就能杀入附加赛。
只是赛场千变万化,输赢无常,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妄言胜利✌?。
中国女足要想杀入东京奥运会,首先要杀入附加赛。如果中国女足携手澳大利亚女足进入附加赛,中国女足的对手最有可能是韩国女足。
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中国女足能不能在双回合比赛中胜出,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只要她们能够顶住压力,杀入东京奥运会还是值得期待的!
道一声:让我们共同为中国女足加油吧!欢迎关注一下,谢谢!
董公为什么让刘邦大军着丧服出击,哀兵必胜有道理吗
《史记》记载,刘邦出兵和项羽作战,董公向刘邦献计,请刘邦为楚怀王发丧,丧服出战。刘邦采纳了董公的建议,为楚怀王发丧,素服出兵。
其实,刘邦采取董公建议,素服出兵,不仅仅是哀兵必胜,还有一个原因,师出有名。
忽然,哀兵必胜,这是许多人明白的道理,因为哀兵战斗力更强,战场上奋勇杀敌,历史上确实也出现不少哀兵取胜的战例。
而刘邦采纳董公建议,祭奠楚怀王,然后素服出兵,主要是师出有名,表明自己是正义之师。
在起义之初,为了号令天下反秦,项羽的叔父项梁立楚怀王孙子名心为楚怀王,并得到天下起义将士的确认,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分封天下,自立西楚霸王,并派人悄悄杀害了楚怀王孙心,遭到了天下的怨恨,但都敢怒不敢言。
刘邦出川以后,为了表明正义,使自己师出有名,所以采纳董公的建议,祭奠楚怀王并为楚怀王发丧,使军队知道为谁而战,同时收取天下百姓的人心,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
怎样解读“哀兵必胜”
- 回答:
首先理解“哀”字,即悲愤。遭到欺压而悲愤的军队最后一定会获得胜利,“哀兵必胜”的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得胜利。反引申为由于横遭侵凌摧残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抗曰战争)就是用事实证明了“哀兵必胜”的举世先例。
《塞翁失马》这一寓言故事其实是有偶然性的,这能代表什么呢
这个寓言是否偶然咱不知道,可咱村村西老翁头儿他媳妇马娣娣丢了快一年了。别人都劝他报警,老翁头儿总说:甭急,甭急哩;没准哪天就家来哩。果然,在马娣娣失踪十二个月零八天的时候,她抱着一个大胖儿子回来了。老翁头儿张罗着给儿子办了满月酒,酒席上,村里的文化人给那小孩子起了大名,叫~翁德馬。后来,老翁媳妇儿把儿子名字给改了,叫~翁得玛。说这名字洋气。
“哀兵必败”与“哀兵必胜”,哪个更有道理
“哀兵必败“,“哀兵必胜“同是哀兵怎么又败又胜呢?
一胜一败可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了,不过两个“哀兵“可不是一个意思的“哀“,此乃字同意不同,胜败也就有了根本性理由,无可非议。
“哀兵必败“战前哭爹叫娘,闻战垂头丧气,必败是无话可言的,这样哀兵是混饭吃的,不晓得当兵为谁而战,政治目标不清或对政治目标有怀疑,总而言之,不具备牺牲精神,就不是真正的兵。
“哀兵必胜“,两眼泪水的抗日军民,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悲哀心情激起的怒火似乎要烧掉整个日本,这样的哀兵是战无不胜的,为战死沙场做好了大无畏的思想准备。以哀促战,这才是真正的兵,必胜无疑。
这便是中国字的神奇,可贵,一字多音,一字多意,不但如此,立场性比叫强,一个“哀“字可代表两种意义,两种政治立场,两个阶级的两种兵。外国人看中国字,真叫难的糊涂。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在两军僵持几个月后,赵王对廉颇前期接连战败,而后又坚守不出,有很大的怨恨。决定换掉廉颇,以赵括为赵军主将。
赵括到任后,改变廉颇的防守策略,主动进攻秦军,不幸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赵军粮草被断,主帅赵括被秦军团团围困。最后赵括战死,赵军向白起投降,四十五万人被杀,赵国元气大伤。
长平之战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赵国完蛋了。秦军撤军后不久,携长平之战胜利的军威,再度发起灭亡赵国的邯郸之战,结果在魏国、楚国的支援下,秦军损失二十多人,大败而归。
邯郸之战,赵国虽然获胜了,但是赵军单独面对秦国接近一年之久,赵军也是损失惨重。其他国家又一次嗅到了从赵国身上占便宜的机会,这不战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燕国,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燕相栗腹出使赵国,自认为可以攻打赵国
公元前251年,距离长平之战已经九年时间了,这九年间,除邯郸之战外,秦国曾多次对赵国用兵,效果都不太明显。赵国也因为长平之败,元气大伤,疲于应付秦国的进攻。
这时与赵国长期不对付,时战时和的燕国,就想趁这个机会,在赵国身上讨点便宜。于是趁这一年,赵孝成王大寿,燕国相邦的栗腹以为赵王祝寿为名,携带五百金来到赵国。
栗腹名为祝寿,实际就是考察赵国的情况,在赵国待了三天,与赵国贵族宴饮了三天。从他们叫苦不迭的话语中,大致了解了赵国的情况。
这大概就跟全班考试前三名的同学,在倒数第一问复习怎么样的时候,总是会说,哎,没咋复习,都不会,全靠蒙了。这样差生就信以为真了,把书一扔,觉得自己没问题了。
燕国的情况,就跟这差不多,栗腹信了赵国贵族的话,回到燕国就告诉燕王喜,赵国现在就是个垃圾,比我们燕国差多了,打他轻轻松松的。
“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长平之战把赵国耗光了,国内就剩下还没有长大的少年了,我们打赵国绝对能胜利!
燕王喜听信栗腹,发兵六十万攻赵
栗腹回到燕国后,立马把可以攻打赵国的看法向燕王喜做了汇报。要说一个国家倒霉,他一定是有一帮见解独到的大臣在朝堂兴风作浪。
燕国就是这样,完全对赵国此前多次跟秦国对着干,秦国一点脾气没有的情况视而不见。真不知道谁给燕国大臣的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那个摘桃子的人,是比秦国厉害了,还是比赵国名将多了。
只有乐毅的儿子乐间表示反对,认为赵国军民连年作战,早已熟悉战阵,如果燕国贸然发兵,一定会遭到赵国军民的群起反抗,燕军一定会失败的。
燕王喜也是二杆子,从后来能相信,刺杀秦王就能保住燕国的痴心妄想,就知道这货绝逼是个铁憨憨。干完事,锅还甩给自己儿子,让儿子送人头,这货就是个二逼青年。
所以燕国就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你乐间不是说赵军厉害吗,我们燕军给他来个五比一,猛不猛,服不服。燕王喜发动燕军六十万,以栗腹为主将,进攻赵国。
廉颇率军阻击燕军,斩杀燕相栗腹
栗腹率军进攻赵国,为了取得更大的战果,决定分兵两路。自己率领主力大军进攻鄗,派遣副将卿秦率一部分兵马进攻代。
燕军从燕国进入宋子的时候,赵国就做出了反应。赵孝成王派遣廉颇为主将,与乐乘一起北上抵抗燕国大军。估计这时候赵孝成王自己都想抽自己,要是没有长平之战的骚操作,啥时候轮到燕国放肆了。
廉颇率领二十五万赵军出发后,冷静地分析了燕军的情况。认为燕军虽然兵马众多,但是长途远征,必然人困马乏,而且认为赵军长平之败后,肯定有骄傲自大的情绪,决定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廉颇派遣乐乘率军五万,前往代郡,迎击卿秦率领的燕军。而自己率领二十万主力赵军,前往鄗迎战燕军主力。廉颇本意是让乐乘坚守代,阻止卿秦南下支援栗腹。
结果燕军的草包程度,超出了廉颇的预料,乐乘到达代地后,与燕军一交战,还没发力,燕军就大败,卿秦被俘虏。燕赵双方都大跌眼镜,栗腹大怒,大骂卿秦大草包,干不成事。同时也因为乐乘与乐毅、乐间是同族,准备回燕国好好告乐氏一个状。
廉颇也是没想到,乐乘胜得那么快,于是趁夜赶到鄗,连夜对燕军发起攻击,燕军大败而逃。栗腹仗着燕军兵力雄厚,后撤收拾残兵,再度与廉颇交战,顶住了赵军的攻势,燕军的士气有所提升。
这时候,栗腹看到了燕军胜利的希望,对所有将领下令道,胜败在此一举,有敢后退的格杀勿论。栗腹这么想,但是部下不给力啊,有些人被赵军吓破了胆,向廉颇投降了,将栗腹的部署告诉了廉颇。
于是廉颇决定以诱敌之策对付燕军,再次与燕军交战时,派出轻兵作为前锋作战,将主力大军埋伏在后面。交战不久,栗腹打败了前锋的轻兵后,紧追不舍,结果进入赵军的包围圈,埋伏的赵军杀出,燕军大败,栗腹死战不退,被赵军趁乱斩杀。
赵军乘胜围攻燕国都城,燕王被迫求和
鄗代之战赵军胜利后,廉颇率军追击燕军五百多里,直接追到了燕国国都蓟,围攻燕都。燕王大惊失色,极为害怕,急忙派出使者向赵国求和,答应割让五座城池,于是赵军退回国内。
此战完全就是燕国不自量力的一场战争,秦军发兵四十万围攻邯郸一年多都没有收获。燕王觉得依靠自己的六十万乌合之众就能攻下赵国,真是飘得不行了,有这实力燕国是不是能一统六国了。
另外,虽然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五万大军,但是赵国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国都还有十余万大军,李牧在长城布防的,应该还有近二十万大军,所以基本还有将近三十万的精锐战力,这在当时的战国环境下,依然是仅次于秦国的作战力量。
而且此战前后,廉颇还曾率军打败过魏国的军队,所以说,赵国并非已经虚弱不堪,人家还是有战斗力。燕国在这战国的最后阶段,想刷波存在感,找错了对象,差点把自己给报销了。
你听过最沙雕的睡前故事是什么
那一天,小明走在胡同里忽然听到楼上有人喊:陛下……陛下!
小明得意的抬头应了一声:是谁叫朕!
然后就被泼了一脸水。
那人说:早喊你避一下嘛,活该!
然后瞌睡笑没了。
项羽与白起谁厉害
对于白起和项羽谁厉害问题,我们今天就用数据来对比分析一下,看看谁才是真的霸王。
一、长相对比:项羽完胜。
白起:白起的长相不像电视剧中那样帅气逼人,相貌其实并不突出,甚至还有点难看。《世说新语》中这样描述白起:武安君小头而面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这句话意思是:白起头部很尖锐,很扁不好看,个头不高,尖嘴猴腮。
项羽:目有重瞳,外貌远远看去是虬髯大汉,但面目细看却俊秀异常,身高1.9米左右,俨然一个高大帅气的美男子。只是双瞳,有点吓人。不过古代,一个人能长到1.9米,实属罕见,基因多么重要。
二、武力值:项羽完胜。
白起:秦国将领想晋升就要靠斩敌军首级,秦军将领都是靠打仗斩杀敌人来晋级的。白起能从一个小兵当上武安君,武力值自然不低。如果100分是满分,白起可以得80分。但是他个人武功历值,绝对不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强的。
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枪。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用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起义之时,项羽曾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吓得众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的百余次大战,每次都身先士卒杀兵斩将,乌江边上更是独杀数百人。他不愧为中国史上最强武将!如果满分是100分,项羽可以得满分。
三、获胜的战役:白起获胜。
白起:善于排兵布阵,充分利用地形、水流、敌方薄弱点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给敌人以重创。
伊阙之战:秦与魏韩联军对阵,白起发现魏军在韩军侧后面。白起立刻察觉到,韩魏联军内部可能并不团结。事实正是如此,魏国主帅公孙喜希望韩军打头阵,韩国主帅不愿意打头阵。魏韩联军貌合神离。白起针对这一情况迅速做出部署。最后大破联军,斩首24万,一战成名。
长平之战:公元前264年,秦军伐韩。秦王命左庶长王龁率军攻上党。秦军向东进攻,赵王派老将廉颇镇守长平。秦军不断挑战,廉颇坚守不出,双方相持三年。秦军散布廉颇要谋反的谣言,目的是让赵王换掉廉颇。赵王果然上当,派赵括来代替廉颇。赵括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赵军被围困46天,拼死突围,但仍然无法挽回败局,赵括被射死,赵军20万向秦军投降,25万战死。
鄢郢之战:白起乘楚国城池不修,边备废弛之机,采取掏心战术攻入楚国,并采用了决水攻城的战术攻克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
项羽:擅长正面进攻,以自己以及手下超强的武力值,给对手致命一击。
彭城之战:彭城是当时楚国的都城。刘邦之所以能一举拿下此地,是因为项羽的楚军主力被吸引在齐国,偷袭得手。项羽得知彭城陷落后,自己仅率3万人马迅速南下,实施反击,其决心之大,反应之快,完全出乎刘邦联军预料。彭城之战中,双方兵力数量对比,刘邦联军56万明显占优。但项羽采取了正确的战术决策,充分运用其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并利用了联军内部的矛盾,将其逐个击破。歼敌数量,仅谷水、泅水两地,刘邦联军就被楚军斩10余万人。楚军追至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连刘邦本人都险些被生擒。这真是一次辉煌的胜利。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开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以表示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20万。
四、后人评价(不相上下)
白起:战国时期第一名将,他干掉赵国、楚国、魏国,干光了这些国家的家底,使秦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他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由于在进攻赵国邯郸和杀降卒问题上一直和秦昭襄王意见不合,最后被赐死。一代战神,最终悲剧收场。
项羽: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他忠肝义胆,战无不胜,举世共仰,千秋共慕。然而又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不仅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他性格的悲剧。最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河畔,李清照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表达仰慕和敬佩之情。
不管是白起还是项羽,首先都是一个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豪杰,一个战功至伟的神一般的存在。说到谁更厉害,由于他们没有处于同一时期,很难做出一个比较。本人做个大胆假设。
如果两人一战定胜负,我把决战地点选在长平。
项羽指挥赵军,白起还是指挥秦军。项羽天不怕地不怕,不会守三年。首先,他会主动出击,他会选择二十万去攻击秦军,即使最后落入圈套,另外25万人也会接应。由于赵国胡服骑射之后,军队素质很高,加上项羽身先士卒,以一当十,最终结果是,赵国战胜秦军,不过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赵国伤亡二十万,秦国伤亡25万,被俘25万。
在正面对决情况下,白起毫无胜算。项羽比白起厉害得多。
如果还有其他意见,欢迎大家留言。
面对胜利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
《道德经》“战胜,以丧礼处之”出自第三十一章,其意思是:打仗胜利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那么,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呢?这是因为按照老子的观点,战争是不得已的事,胜利如果不符合正义的话,也不是好事。这种胜利者的快乐是以杀人为代价;以杀人为代价者,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所以按照当时军队用兵的丧礼,打仗时杀人多,要以悲痛的心情参加;打仗胜利了,也要按照凶丧的礼仪来处理。这就是为什么《道德经》提倡“战胜,以丧礼处之”的原因。
谢谢邀请!
严正声明:
本回答内容属于“微道助您创造终生价值”的原创,不得抄袭。转载时,请注明本出处。